愛的典型有很多種,少女漫畫裏最常見的,莫過於一種「糊里糊塗愛上你」的方式了;不知道為什麼就愛上他,不管怎樣就非他莫屬,這愛情裏沒有半點猶豫,沒有煞車器,妄論適不適合,真不真心,像頭蠻牛遇上紅布就埋頭苦衝似的,那紅布後頭是一齣浪漫電影或恐怖故事,其實沒人知道。
這樣的人讓我很害怕,但更讓我害怕的是,那份愛之所以橫衝直撞,是不是一旦停下來思考就會完蛋?多田薰的漫畫《惡作劇之吻》裡的相原琴子就是這樣,她天性蠢笨,卻有顆善良的心(這大概是所有漫畫女主角的基本配備),癡戀天才高中生入江直樹,對方卻不將她當一回事,非常老梗。漫畫1996年翻拍成日劇,卻意外在台灣大受歡迎,連帶捧紅男主角柏原崇,繼而推出由林依晨主演的台版,之後還有韓版。2013日本再推出新版日劇,橫跨了這麼大的時間幅度,仍獲好評。老梗不愧是老梗,換了一批青春偶像,照樣風靡千萬少女心。
這漫畫要看的是追愛的過程,是相原琴子即使被嘲諷唾棄,受盡挫折,也奮力要愛入江的心情,如果我是她朋友,一定先打個巴掌叫她冷靜下來。問題在於,冷若冰霜,整天頂著一張死人臉走來走去的入江,究竟是什麼時候愛上琴子的呢?那或許可以推到一次吵架,一句氣話,在「不愛我?妳試試看呀」的情境裡,他就忽然吻了琴子。
所有讀者都知道那一個吻並不是惡作劇,是愛情的開端;但對入江來說,卻是一次不小心的示弱,這個吻洩漏了他的恐懼,高材生禁不起這種試探,整理自己,很快的又把她推開了。於是整部漫畫就處在這種「推拉」的過程裏,搞得琴子暈頭轉向,入江用這種方式去挑戰一個愛他的人,恐怖的是,對方不以為意。琴子的愛像一個大口袋,完整包覆了入江的彆扭,讓他慢慢找回完整的自己,那不輕易示人的喜怒哀樂。我們看見了入江的變化,但看不見琴子,她明明是最激動的那一個,是聽到入江的任何一件事就跳起來的女孩,世界只繞著他轉,卻找不出一個愛的緣由,當愛沒有邊緣,也失去了實感。
這大概就是我始終無法喜歡這部漫畫的原因,琴子在橫衝直撞的愛情底下,活成了五官平板的人,包藏在那些高昂情緒裡的,其實是一個空心。她是本身不發光的月亮,成了太陽的影子。
(日劇世代交替,小迷妹長大後還是個迷妹)
隨著多田薰的病逝,這部漫畫並沒有結局,但並不減讀者的熱愛;而當時被譽為「世紀末最後一個美少年」的柏原崇,也因為身體狀況漸漸從演藝圈淡出,在時間的淘洗下,他們的姿態畢竟還是被記憶下來了,就停在那裏。
我想起另一場惡作劇,同樣是由柏原崇飾演,電影《情書》裏靦腆的男孩藤井樹,他在許多冷僻圖書的借書卡上寫上自己的名字,得意的秀給當時暗戀的女孩看,和他同名的那個女孩當時只覺無聊,長大後才恍然那是個告白,而藤井樹早已在遙遠的山裡死去了。他也是一個影子,屬於往事的,時間讓情感積累了厚度,夾在書本的背面,一點也不顯眼。如果一個吻並不是惡作劇,我喜歡以這樣的方式藏起來。
(寫了這麼多,其實只是想貼柏原崇的照片而已...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悄悄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