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的九零年代裏,照片就是照片,一疊4x6裝進塑膠套,光線僵白、人物模糊,無人會費力去調什麼景深色澤;捕捉的不是美感,而是單純的把這個人、那個人,全抓進那一塊小框框裡,啪的一聲貼平了。來,笑一個。
翻看家庭相簿,妹妹小時候的照片特少,「因為那時窮啊。」貧窮的歲月裡,他們忙著生活而不是記錄,那空白成為一個標誌。對一個極少出遊的家庭來說,擁有一臺相機是奢侈,拍照則是大事,聚餐裡如哪個人帶了來,為求節約,必定喝令所有人正襟危坐,全給塞進一張熱烘烘的全家福裡;至於獨照,是嬰兒或長輩才有的待遇了。照片則在下次聚會傳著看,我爸我媽瞇著眼睛,端詳許久後說:「拍得很好。」──這個「好」指的是所有人的臉都清清楚楚,美醜與否什麼的,沒空理會啦。那的確是「真」了。
我媽對拍照很敏感,相機一舉她就罵浪費,有什麼好拍啦!顯然也是那時留下來的習慣。為此我非常感謝數位相機,那「虛」的影像提供了一種餘裕,可以置換、刪除、大量複製……在那樣「拍完就刪掉」的引誘裡,她終於願意讓我拍,從原本的故坐姿態,到吐舌皺眉、大笑亂晃的。那不被保留的快樂太自在,她三八兮兮的轉個圈,忽然就牽起我爸的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悄悄話